一直以来,身着白大褂、仪表整洁的医生总是能给人一种专业、权威、值得信赖的印象,在中山一院,这样笔挺的“白大褂”随处可见——起早贪黑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下,如何能够保持完美的身心状态?
“中山一院的医生工作负担重,医教研一肩挑,但我们的医生仪容仪表、精神风貌都特别好,其中对运动的热爱和坚持功不可没。”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骆腾表示,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个人爱好,更是一种昂扬的精神风貌。
今天,我们继续推出中山一院“运动达人”们的故事,看看这些工作忙碌却始终保持好状态的医生大咖们究竟有啥“秘诀”。
肝胆胰外科专家梁力建,70+岁,坚持每周打网球已30年
梁力建教授
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梁力建教授至今仍在中山一院工作,年过七旬的他每天6点40就起床回医院上班,每周为患者看门诊、做手术,周末还经常出差,工作量不比年轻医生少。而他依然坚持着每周打一次网球的习惯,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30年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和许多人运动后及时补充能量相反,梁力健运动后很少吃东西,“吃一些蔬菜,很少的主食,这样反而能够让我保持充沛的体力,第二天工作也不会觉得累,很有精神。”
在他看来,网球是一项要求有着敏捷反应和动作的运动,这对于他而言并没有难度,“有人说到我这个年纪走路都有点费劲,我并没有这样的感觉,有球过来时我很快就反应过来,这样的锻炼也让我在手术时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,并及时作出正确反应。”
整形外科医生曾瑞曦,42岁,没有一个“全马”解决不了的问题
“我的人生,80%用于做医生,20%用于探险”,脱下白大褂就是一身运动衣的“70后”曾瑞曦状态非常惊人,身材保持得非常好,精神状态也犹如二十来岁的青年,如果他不开口,很难猜出他已经过了40岁。
而他的运动经历更令人咋舌:这个外号“西瓜”的整形科男医生早早就有了自己的户外团队“西瓜兵团”,他们在马拉松、登山、攀岩、赛艇等专业户外运动领域已经颇具名气。
目前,他已带队徒步登顶多座高峰、雪山,包括启孜峰,四姑娘山大峰二峰、尼泊尔安纳普尔那峰ABC路线、雪山骆驼峰等,2012年,他们以国内首个医院登山队名义登顶海拔6000米以上的独立山峰。
2017年,曾瑞曦(右)与队友登上雀儿山
“我喜欢运动的极点感,身体对抗乳酸,产生多巴胺、肾上腺素后异常快乐。” 每个人快乐的建立点不一定相同,对于曾瑞曦来说,顺利完成一台手术,手术成功后病人的感谢是快乐,而经过无人的雪山境地,早起后煮一壶咖啡,也是一种愉悦。
从中学时代开始,曾瑞曦就是运动健将,他中学时代曾打破广州执信中学1500米的跑步记录。
进入中山一院后,他依旧因为热爱运动、玩得专业而为人称道。他的运动也是从简单开始,从徒步到攀岩再到高海拔攀登,同时每周末的赛艇训练等等,这些都是在工作之余开展,“有时候手术做到晚上八九点才结束,那就跑步回家。”
医生是一个压力山大的职业,可在曾瑞曦看来,没有什么烦恼不能用跑十公里解决,“如果还不行,那就跑20公里吧。没有一个‘全马’解决不了的负面情绪,再不行就去爬雪山。”曾瑞曦同时也是广州医师跑者协会理事。
据介绍,2015年至今,曾瑞曦完成了十多场不同马拉松赛事(包括越野跑赛事)的医师跑者赛道救援工作。
“人的生命,长度有限,宽度无界。人类对于自身能力的挑战和未知领域的探索不能因为忙碌而终止。”曾瑞曦如是说。
护士谭金凤:38岁,工作再忙也要尽可能运动
“80后”谭金凤在妇产科干了许多年,运动让她保持了精神充沛的状态,是再累也能坚持到最后的那一个。
谭金凤,右
谭金凤从高中时开始爱上体育锻炼,当时是为了减肥,晚自习以后约着同学一块儿跑步,结果运动会时800米跑了第一名,之后进了田径队,至今是中山大学医科女子800米跑步记录保持者。
工作以后进了妇产科,这个被称作“又苦又累”的科室工作任务繁重,有时候手术会做到晚上1点,她几乎没法安排固定的运动时间,于是就选择在下班后跑步回家,周末去爬山。
即使无法到户外运动,她也会在家里运动,拉伸、吊双杠等,在简易健身架上进行,让自己保持运动的习惯。“工作再忙、再累,挤出一点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得到释放,第二天精神会充沛很多。”
我们该如何锻炼和养生?
梁力建:运动一定要出汗。建议大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运动方式,比如快步走、游泳等。此外,一定要吃早餐,不能因为晚睡而晚起,可以在中午午休。最好的养生是“想得开”,不要和人比较。
曾瑞曦:建议用运动和节食来塑形。每天晚上7点后不要进食,晚上不吃淀粉类事物,只吃瘦肉和水果青菜。户外运动时要注意安全和科学性。
谭金凤:特别提醒孕妇有条件时可以选择慢跑或者游泳等运动,尤其是腰不舒服的时候,坚持游泳对分娩有很大帮助。
文、图/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陈志群 彭福祥 梁嘉韵
视频/羊城派记者 曾育文 王绮静 曾俊荣
来源 | 羊城派
报道链接:https://ycpai.ycwb.com/amucsite/pad/index.html#/detail/318930
2019-01-23